Asset Publisher Asset Publisher

Return to Full Page

肖启荣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课题顺利结题

由我系肖启荣副教授主持,朱以旭、张攀等老师共同承担的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科研课题——基于职业院校关键能力视角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项目批准编号:2018GGJCKT193]于2020年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验收,并顺利结题。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配合地区经济建设,突出人才关键能力的应用性导向。明确职业院校发展方向是建立基于学生关键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之前应该对企业对人才的职业要求和定位进行分析,以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 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

在新产业体系建构背景下,我国工业化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学生所学专业与毕业后所从事工作不对口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专业知识未能有效地运用,而社会上专业人才又极度匮乏。人才培养与运用没有有效地衔接,阻碍了专业人才作用的发挥以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方式表现出一些“端对端”的工程数字化集成趋势,在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下,新产业体系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与综合化的态势。在新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界限呈现交叉模糊的态势,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布局,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合理的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本院校的教育学特点以培养关键能力人才为导向,优化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构建适合我国职业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体现职业院校的优势所在。

本课题的研究切入点就是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欠缺,在实践中没有体现出应用的专业技能,没有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本课题着重采用顶层设计重新构建或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元素,从而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该课题结题主要成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